建华生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商旅生涯、热点新闻、教育科研、投资理财、房产家居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4-15 10:16:02
大家好,我是魏春亮。
二战中的茨威格曾说过:
我们的生活无意之中已经变成临时性的了,不能再作长远安排。
我想,最近滞留在三亚的8万多游客,对此应该深有体会吧。
自8月6日起,三亚开启了全域静态管理,机场的航班全部取消,全市范围限制人员流动,据报道有8万人滞留在三亚。
今天(8月6日)下午,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会上介绍:三亚已成立订单退订工作专班,酒店为滞留在住游客提供半价优惠续住服务,游客在完成7天风险排查后经评估后可离岛。
但8万多人的计划已经被打乱,即使半价,有些酒店还要2800块一晚。
由于滞留人员太多,三亚回程机票暴涨,今日直飞上海一票难求,公务舱一万多元。
有人调侃说:现在被关三亚的,和几个月前被关上海的可能是同一批人。
虽然是玩笑,但大家都明白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,想想都觉得心酸。
好不容易熬过了封锁,想着来三亚享受阳光、沙滩、大海和自由,没想到又一次遭遇变故。
就像一个网友所说的:
情都三年了,到现在还没有结束,出去玩的时候都应该有点这方面的思想准备,意外赶上了就好好配合,也没什么可过多抱怨的。
到底是“好好配合”,还是“过多抱怨”,因人而异,但我们的生活早就进入了某种临时状态,是确定无疑的。
我想起了前段时间,有个河南人,怕疫情回不了老家,提前在老家把年过了。
过年够确定了吗?回家过年够让十几亿中国人千里迢迢,跋山涉水,风雨无阻,无怨无悔的了吧?
可从什么时候开始,回家过年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,都成了一件那么不确定的事,成了一件那么奢侈的事?
有没有发现,我们的生活变了。
这种变,不是指出门戴口罩,到处验健康码,隔三差五做核酸。
而是一种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由自己把控的不确定性。
前段时间,我回了趟安徽老家,参加外甥的婚礼。
他们的婚礼,本来想在今年正月里办的,可女方妈妈没同意,说要到今年腊月才能办。
后来出了点状况,双方约定好6月办。可当时受上海疫情波及,在浙江打工的女方一家都没办法回老家,于是婚期一推再推,直到定在了7月8日。
在我们皖北,结婚是要请唢呐班子演奏的。唢呐班的人跟我姐和姐夫说,都往后推好几次了,不能再推了。
可我姐和姐夫也很委屈啊,能不能举办婚礼,什么时候举办,早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。
回家前两天,看到皖北的泗县有疫情,我姐心里就发慌,担心能不能正常回家,整夜睡不着;而办完婚礼后没几天,我们县就又出现疫情,不能回去了。要是晚几天,这婚就又结不成了。
以前结婚,都是找先生推算,又是生辰八字又是阴阳风水的,非得要挑一个好日子不可。可到了现在,没有疫情爆发的日子,就是结婚的好日子。
红事还能挑日子,白事就没辙了。前几个月,我们附近一个村子,有位老太太去世了,可她儿子在疫情期间的上海回不来。家人把她冻在冰棺里,等待儿子回来。可上海一直没“解封”,最后等了一个多月,家人无奈,只能下葬。
下葬时,都没有儿子扛幡棍子,这在我们那里被认为是莫大的遗憾。
死都死得不是时候。
“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”,类似的诗歌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体可感。
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止是随口一说的俗语,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下个月可能真的做不了了。
在不确定性成为了常态的当下,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有无数的非必要在等着我们。
我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里,过着一种非必要的基本生活。
可出门看一朵花,必要吗?下楼斩一只鸭子,必要吗?和爱人在公园里散步,必要吗?回老家过一个热闹的新年,必要吗?办一场可以回味多年的婚礼,必要吗?
更重要的问题是,这些“非必要”是过分的吗?是奢侈的吗?
不过分,但在如今的环境里,真的奢侈了。
明天会发生什么,老百姓心里都是没底的。说不定突然宣布全城静默,又说不定健康码突然变黄。
就连制定下个月的计划,心里都是惴惴不安的。
不信,你去看看滞留在三亚的8万多人!
我们被迫活在了当下。
作者:魏春亮来源:亮见,ID:liangjian0624不是所有文章都能在本平台发布,阅读更多文章,请搜索微.信.公号liangjian0624,关注“亮见”作者简介:魏春亮,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、文学硕士,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,前《南方都市报》记者,参与翻译《哈佛非虚构写作课:怎样讲好一个故事》,作品发表于《萌芽》《青年文学》《南方人物周刊》等刊物。现主理公号“亮见(ID:liangjian0624)”,写真诚的文字,做通透的人。